NEWS CENTER
- 口罩等医疗物资出口白名
- 浙江一外贸企业因做跨境
- 2018元旦快乐
- 海运DDP、DDU、DAP有什么区
- 在海运专线中海运提单查
- 什么是转港贸易,第三国
- 离岸贸易转口贸易的之间
- 出口到伊朗需注意,你的
- 进出口报关,客人要求发
- 笔记本电脑,电子产品可
- 最新取得国外认证标准或
- 服装的出口关税税率是多
- 如何利用转口贸易应对美
- 进出口报关,AEO企业编码
- 海运篇:截港、截单、截
- 进出口报关,出口美国的
- 货代朋友圈被这张图刷屏
- 受疫情影响,DHL、UPS停运
- 2018最新<美国公布建议
- KN95能出口吗?KN95口罩重
- 海关报关是流程,查验才
- 出口报关错误影响退税的
- 中美贸易战加征收关税产
- 最新取得国外认证标准或
- 【重要】今天起,新版报
- 朋友们注意了,伊拉克发
- 香港恒生12月底将关闭过
- 中美贸易战,美国启动
- 科特迪瓦海关宣布从7月
- 什么是反倾销?如何应对
- 国际物流,跨境电商eBay退
- 转港贸易是什么?又要如
- 国际快递,进出口报关个
- 关于最近出现冒充我公司
- 什么是是转口贸易,第三
- 国际物流运输包装要求你
- 第三国转口,转口贸易的
- 重要提醒!海关新政已实
- 亚马逊FBA头程运输费用怎
- 国际海运,散货拼箱限重
作者:巨东物流 | 发布时间:2018-05-04 13:39 | 来源:巨东资讯 关注量:
注意!注意!
重磅消息来了!

继增值税后,国务院4月25日又推出了七项减税措施,支持创业创新和小微企业发展。
这七项减税新政策其中有六项属于国税的征收范围:

01
将享受当年一次性税前扣除优惠的企业新购进研发仪器、设备单位价值上限,从10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
政策实施期限: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
解读
该项新政对企业购入价值较高的研发仪器、设备给予较大额度的税款减免,将有力地推动企业加大研发设备投入,实现仪器设备的更新换代。
02
将享受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小微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上限,从50万元提高到100万元。
政策实施期限: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
解读
符合新政规定的企业相当于减按1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该政策意在为小微企业减负,鼓励创业。
03
取消企业委托境外研发费用不得加计扣除限制。
政策实施期限:2018年1月1日起执行
解读
该项新政取消了企业委托境外研发费用不得加计扣除的限制,进一步扩大了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范围。推行该政策意在鼓励国内企业更快学习国外的研发能力和技术。
04
将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亏损结转年限由5年延长至10年。
政策实施期限:2018年1月1日起执行
解读
该政策惠及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亏损结转年限从5年延长到10年,可以使上述两类企业在研发投入阶段形成的亏损以及由于享受研发费加计扣除优惠形成的亏损得到充分补偿,减少企业研发阶段的资金压力,进一步刺激研发企业的自主创新积极性。
05
将一般企业的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限额与高新技术企业的限额统一,从2.5%提高至8%。
政策实施期限:2018年1月1日起执行
解读
根据新政规定,对于一般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8%的部分,准予税前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该政策的出台将有利于提高企业加强职工教育培训的积极性,提升企业职工的知识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从而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此外,对于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及符合条件软件企业的职工培训费用,可按实际发生额在税前全额列支。
06
将目前在8个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地区和苏州工业园区试点的创业投资企业投向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按投资额70%抵扣应纳税所得额的优惠政策推广到全国。
政策实施期限:2018年1月1日起执行
解读
该项新政意在鼓励更多创业投资企业投资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创业投资企业和天使投资个人有关税收试点政策的通知》(财税〔2017〕38号),东莞于2017年起已开始执行相关企业所得税试点政策。

6项与国税相关的新政策说完了,
这次的7项措施,
预计全年将再为企业
减轻税负600多亿元。
3月2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深化增值税改革的措施,进一步减轻市场主体税负。
全年将减轻市场主体税负超过4000亿元
会议指出,过去五年通过实施营改增累计减税2.1万亿元。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为进一步完善税制,支持制造业、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发展,持续为市场主体减负,会议决定,从2018年5月1日起,一是将制造业等行业增值税税率从17%降至16%,将交通运输、建筑、基础电信服务等行业及农产品等货物的增值税税率从11%降至10%,预计全年可减税2400亿元。
二是统一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标准。将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小规模纳税人的年销售额标准由50万元和80万元上调至500万元,并在一定期限内允许已登记为一般纳税人的企业转登记为小规模纳税人,让更多企业享受按较低征收率计税的优惠。
三是对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研发等现代服务业符合条件的企业和电网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予以一次性退还。
实施上述三项措施,全年将减轻市场主体税负超过4000亿元,内外资企业都将同等受益。
有评论认为,减税对企业对股市是实打实的利好,减少的税收,直接转换为企业利润,减少企业的负担,改善营收和利润水平。增值税是普遍税种,降低1个点不少了,大约减少税收2400亿元,相当于股市一年的印花税税收水平了。国家减税,实打实的让利于企业。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连续组织的企业降成本大型调研显示,近年来我国减税降费取得了明显成效。中国财科院研究员徐玉德曾表示,2015年以来,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成效显著,减税降费作为“降成本”的一部分,在实现企业减负,推动企业新旧动能转换方面发挥了直接且重要的作用。
企业家呼吁为企业减税
近年来,我国把减税降费作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助力企业降成本。同时,一些企业和企业家反映税费负担仍然偏重,呼吁进一步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建议。
早在2012年两会期间,李东生认为,中国的税务问题依旧是结构性问题,建议首先考虑降低增值税,“降低增值税的比例,实际上就是降低商品的价格,对于降低通胀有直接的帮助,对拉动内需也有直接的作用。”其次,他建议对企业利润当中转投资部分减税,鼓励再投资。最后是企业减负和对小微企业的减免税。两会代表、委员表示,通过结构性减税,可以大大减轻生产者即实体经济的税负,吸引经济中各生产要素涌向实体经济;增加小微企业持续发展信心。
近年来,企业家通过网络呼吁为企业减税已有多例,包括福耀玻璃的曹德旺曾公开了一笔中美投资的成本收益账,发现“中国制造”的综合税负比“美国制造”高35%;娃哈哈的宗庆后表示,实体经济艰难的最大原因是税费负担重,他在节目中批评中国乱七八糟的税费太多了,光费就要交500种,建议减税、扩大税基,降低投资成本。
马云多次呼吁为企业减税,让小企业活下去、活得好!在去年3月的国家税务总局与全国工商联在京共同召开的座谈会上,马云和刘强东同时为减轻小微企业税负进行呼吁。
马云发表意见称,大企业有政府的政策扶持,有各种资源,以贷款为例,只要有银行流水就能拿到。大企业享受了远超于小企业的待遇,享受更多资源,就该承担更多责任,理应成为纳税主力。他以阿里巴巴自身为例介绍:目前阿里巴巴经济体有超过1000万卖家,近5亿活跃买家,直接创造了3000多万就业机会。仅2016年,阿里巴巴集团合计纳税238亿元,平均每个工作日纳税1个亿,同时,平台上企业纳税超过2000亿元。
马云认为,对于小企业该考虑的不是如何征税,而是继续减税减负。“小企业是在互联网上寻求生存机会”,马云说大企业享受很多资源优势,力量越大责任越大,理应是纳税主力,而小企业每天考虑的是生死存亡问题,如何让小企业活下去、活得好,才是国家税收杠杆调节真正应该考虑的地方。
马云还强调,税收征管需要新技术,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精准提升管理和调控能力。“当税务部门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后,税收将更精准、更科学、更公平,真正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有力工具。”
刘强东更是提出了完善网店登记和税收征管制度,维护线上线下公平营商环境、完善电商税收征管制度等建议。
5年为企业减负超2万亿元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本届政府任期内,被视为“政策风向标”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至少已有33次议题涉及“减税降费”。国务院客户端带网友一起回顾了政府这5年来“减税降费”的系列大动作。
数据显示,过去5年,我国累计取消、免征、停征和减征1368项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本届政府以来,减税降费措施累计为企业减轻负担超过2万亿元。
文章关键词链接: